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龙江医派简介 | 机构设置 | 新闻中心 | 学术园地 | 成果展示 | 名医风采 | 龙医传承 | 寒地养生 | 政策法规 | 龙医文化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学术园地>>医案启悟>>正文
 
 
吴惟康医话三则
2015-03-04 15:51 姜德友 

一、“灯笼病”治验  

灯笼病,又称心里热。王清任《医林改错》曰:“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吴师在临证时,曾治一患者,自诉患病十余年,心中烦热,且阵阵全身烘热,上冲牙齿,夜间尤甚,但触体并不热,略有凉感,夜不能寐,大便时稀,两胁胀痛。屡用滋阴清热药无效,而每服舒肝丸则自觉稍舒,但诸证不除。望其舌苔薄黄、舌质暗红,脉沉弦而数。诊毕,师处方为:柴胡1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生地15克枳壳15克桔梗10克牛膝10克当归15克青皮15克竹叶5克。二剂、水煎服。  

是时学生问道:何以用血府逐瘀汤治之?师曰:若诊此症为虚热,则愈补愈瘀;诊为实火,则愈凉愈凝。该患者虽夜间心中烦热,全身烘热,似阴虚火旺,应服滋阴降火之品。但其不效若何?若确为阴虚,服辛燥之舒肝丸,势必致火势更焰,病情益重。但每服之却觉舒。此非真阴不足可知矣。再望其舌质暗红,为有瘀血之象,说明此证是气郁日久,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故仅以疏肝理气之品,虽肝气疏而瘀血不除,故病不愈。因此应投用活血祛瘀之剂,内加竹叶一味,促进邪热和瘀血从水道排除。  

数日后,患者喜告服上二剂,已不热,夜寐得安,惟仍觉两胁胀痛,望其舌质已不暗。此瘀血虽去而气郁不除,应侧重疏肝理气。处方:柴胡15克元芩15克桂枝10克云苓20克党参15克龙骨10克牡蛎20克甘草10克生姜5克大枣3枚。四剂,水煎服。患者服此方四剂后,胁已不胀痛,精神大爽。吴师嘱其注意情志调摄,并服十袋逍遥散,已竟全功。  

二、医经启悟  

1965年,吴师在宾县青阳公社巡回医疗,遇一中年妇女,忽患暴盲。吴师望其二目无光,视觉全无。家人不知所措,皆掩面而泣。暴盲多实,吴师观其大体,无腹满便闭,非大承气汤证云“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之实证可知。亦无肝火暴攻之象。详询病情,方知该患者久病肺痨,辄服抗痨药物,其效不显,身体日渐虚羸,声音低微,语言不清,喘咳不甚;观其颜面虚浮而白光白,舌淡无苔,脉微细而数。一派虚馁之象。是时吴师忽想到《灵枢·决气》篇“气脱者,目不明。”《难经·二十一难》“阴脱者目盲”之语,细斟本证,一派气阴大亏之象,正合经意。吴师即投本事黄芪汤:黄芪、人参、熟地各35克天冬15克五味子7.5克炙甘草15克生姜3片云苓15克麦冬15克酒芍15克乌梅5克大枣3枚。水煎服。不料三剂药尽,患者竟然复明。  

暴盲有“外不伤于轮廓,内不损于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的病理特征。其来势急,病情复杂,且以实证居多;然本案不从实治,而从虚补,是因“目者,气血之宗也。”亏则目不明。故用《医方集解》之本事黄芪汤,将其中人参、黄芪、熟地加大用量,以峻补气阴;乌梅、芍药、五味子敛气生津;二冬补阴;云苓、甘草、生姜、大枣健脾益气。津回气升则目得充养,双视复明。吴师业医多年,深深体会到:平时如能正确领悟经旨,临证时,才能方寸不乱,取效过半。  

三、清热镇静汤刍议  

清热镇静汤原载《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中,为治触异所致的小儿急惊风之常用方。吴师早年在哈尔滨行医时,以本方治疗小儿热毒炽盛,出现壮热、喘咳、气促、鼻煽、烦躁、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等证,疗效较好。以后随着临证渐多,感到本方清热解毒祛风之力不足,故又加入双花、连翘、僵蚕、蝉蜕四药,名加味清热镇惊汤。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用本方治疗小儿高热效果很好,大多在24~48小时即可退热。药物组成:柴胡5克薄荷3克寸冬4克栀子4克黄连2克胆草3克茯苓5克蝉蜕4克生甘草3克木通3克双花5克连翘4克钩藤3克僵蚕4克,水煎服,日服四次。  

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平喘之效。方中柴胡为祛邪热要药,黄芩清肺热,黄连、栀子清心热,胆草泻肝火,寸冬滋肺阴,生甘草和中清热解毒,木通、茯苓利小便以除热排毒。因本方能清泄肺肝之热,散内外之风,故取效甚捷。吴师曾治一患儿,发病三天,气急喘咳,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手足躁扰不宁,面红目赤,壮热,体温高达40℃,呼吸52次/分,心率147次/分,双肺布满湿性罗音,舌红苔黄燥,脉洪数。此为风温犯肺,热毒炽盛,有欲惊之势。急以加味清热镇惊汤,一剂,水煎服。次日患者热退,体温36.5℃,再服一剂,诸症消失,即告痊愈。  

关闭窗口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  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研究楼505    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