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龙江医派简介 | 机构设置 | 新闻中心 | 学术园地 | 成果展示 | 名医风采 | 龙医传承 | 寒地养生 | 政策法规 | 龙医文化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龙医文化>>名医之路>>正文
 
 
韩百灵医家传略
2015-03-03 16:03 韩延华 

 

韩百灵我国现代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学家、中医妇科临床大家,一生潜研医术,怀有大医仁爱之心,心胸豁达为人正直,集德术于一身,是龙江中医妇科流派和国家重点学科的创始人。韩百灵先生以“肝肾学说”著称于世,并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他不仅为龙江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在全国中医领域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中医妇科学界素有“南罗北韩” 之称。1978年三月十八日,他代表中医界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为祝科学大会的召开,亲笔写了“调寄忆秦娥”,赠与各位代表。这次大会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盛会。它使科技工作者再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韩百灵先生是中医界的第一批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一批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曾多次荣获得全国卫生先进文明工作者,黑龙江省劳动模范、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被卫生部、中华中医药学会等有关部门授予国医楷模、全国名师、著名中医学家、教育学家、功勋教授。

韩百灵先生弱冠之年的考取中医师资格,随即来到哈尔滨,从此他一直立足龙江。解放前个体业医期间即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性活动,兼任哈尔滨市中医工会、市医联、省卫生协会常务理事、监察部长、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等职务。1956年始当选为哈尔滨市、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和四、五、六届政协委员。1958年秋进入公立医院,担任医疗、教学工作。1964年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原黑龙江中医学院),担任医经教研室讲师、妇、儿科主任;兼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妇科分会主任委员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一、弃儒习医遂潜岐黄  

韩百灵,祖籍辽宁省台安县,一百多年前迁居吉林省农安县。祖父韩儒林通晓医理,精通医术,以行医济世闻名乡里。父亲韩殿一,自幼随其父习医侍诊,普救众生,在当地颇有声望。  

1909宣统元年,韩百灵诞生在辽宁省台安县,一个世医之家,自幼受父兄影响,工诗文、通医理,由于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偏得父母疼爱,8岁始入私塾,拜晚清秀才宋清儒门下攻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母亲希望他出人头地,走仕途之路。当时中华大地正处于列强压迫,军阀混战,国际帝国主义重围之中,中国人民过着民不聊生的日子,疾病、死亡的现象屡屡发生。就在吉林省农安县城西40里一块黄土地上,相隔不到一里地,就掩埋了二位年轻女性——她们就是韩百灵先生的姐姐,年仅21岁的三姐患血枯经闭的痨瘵病、23岁的大姐患子肿,由于当时的贫穷落后,缺医少药,即使是身为医生的父亲也束手无策,在身染重疾的女儿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姐姐的死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普救生灵。于是他违背了母亲的意愿,立志弃儒习医。  

13岁时韩百灵先生拜当地名医臧鸿儒为师,学习经典著作及内、外、妇、儿临床各科。臧先生带徒有其独特的方法,每次让学生背书都是用锥子在书本上一扎(是宣纸),扎多少页就得背多少页,少年时代的韩百灵记忆非凡,有过目称颂的本领,因此并不怕背书,每次他都希望先生能多扎一点,因为一部书背完之后,先生才可逐字逐句进行讲解。臧先生的知识非常渊博,讲解经文,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十分精辟,言语生动。先生经常指定一些有关的参考书让他研读,并需写出心得或做出笔记,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就背完一本书。一次老师便问你用什么妙法背的如此之快?他回答是除白天以外,每天睡前枕上背;上厕所时也要背;每次随先生外出侍诊或回家途中都要背。先生听罢高兴的说“这叫“三背之功”。在臧先生门下苦读了六年,他不仅读了许多书,长了不少学问,有了临证实践锻炼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方法,懂得了由博返约的意义和提要勾玄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影响,韩百灵先生善于巧妙运用“取类比象法”进行逻辑思维。譬如对“血枯经闭”一病,他以无水停舟喻之,欲要达到舟行,必以助水行舟法治之,在养血填精的基础上,佐以益气调经之药,使经满则自溢。是恩师的教诲为他以后研读古典医籍及取得医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离开了臧先生,他再度投师于吉林省名医王化三处,研习中医理法方药,开始先生只让他干些杂活、或拉药匣子。晚上他多借助月光或灶火看书,一来二去被先生发现了,有一天晚上先生走到他面前问:你看的什么书?《医宗金鉴》。能记住吗?能,先生让他背诵一段,他一口气背了长长一段。先生听后不动声色地说:“学以致用,至善之理”,从明天你就跟我出诊吧”。他想到以后就可以看先生诊病,替先生抄方,兴奋的一夜难以入眠。王先生培养学生多以提问方式传授医理,常常提出一个方子问你治什么病。时间久了先生见他聪明,学问功底深厚,渐渐地喜欢他了,经常带他外出侍诊。在王老先生门下学习3年,他见到先生治愈无数沉疴重症,尤其治疗妇科病常常手到病除。先生高超的技能,他不仅领悟,且铭记于心。时光转眼3载过去,师生别离之际,先生将他叫到身边对他说:“你学艺有成,该到独立的时候了,古来凡欲称上工者,无不治一全一,治百全百,我看你有志于此,我想给你改个名字,你同意吗?”承蒙先生厚爱,“那好,为师就送你一个名字叫百灵吧,希望今后能够治百全百,无一不灵”。他叩谢过先生,含泪而别,从此他便一直用韩百灵这个名子。  

三易其师,历时九载,通过老师的耳濡目染,口传心授,临症分析,使他深深地感受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他认识到中医是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一门科学。学习中医要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如果没有文学基础就不能深刻领悟中医经典深奥。此外,坚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临证实践,加之名师指点是成为上工的必备条件。80年代初他便发表了“医之基、在习文”,“医之精、在于勤”文章,唤起了中医学子们的重视。  

二、悬壶济世志在龙江  

1929年,韩百灵弱冠之年考取中医师资格,由吉林省民政厅颁发行医执照,  

1930年韩百灵来到哈尔滨道外小六道街同顺堂,投靠兄长韩秀实(原吉林省名医),兄弟俩在一起行医,从此便立足龙江。  

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临江街区被淹,瘟疫流行,众多穷苦百姓流离失所,此时他热血沸腾,积极参加了抢救难民工作,为其义诊,直到洪水消退。  

1934年夏,韩百灵先生在道外北十四道街自设“百灵诊所”当时这块醒目的牌匾,使他久久不能平静,恩师 “治百全百,无一不灵” 的话语,浮现在他的脑海。想到所学一技之长,终于得以独立门户,报效民众,甚是喜悦,同时又感到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治病救命,责任重大,唯有刻苦专研,提高医术,才能不负师望。韩百灵先生对内、外、妇、儿都颇有研究,在诊治过程中虽遵古而不泥古,灵活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据证加减。独立业医后不久,患者便络绎不绝,日诊数十人,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留下了许多难以忘怀的病例。  

这是一则近乎传奇的故事,那是在百灵诊所开业伊始,他就遇上一次严峻的考验。一天,一男子送一帖子,此帖为北洋军阀张作霖的老师——晚清巡抚、新民府知府,曾子固所书,请他为其儿媳诊治“痨瘵病”。该人官高位显,张作霖派兵昼夜为其站岗护院。年轻的韩百灵便与来人一同前往,一进院内便看见一口红漆棺木,他禁不住一惊,询问后得知病人尚未咽气,因屡次更医,百治不效,家人为其准备后事。出来迎接他的是曾子固的儿子曾瞻原,韩百灵被请到内室,他走近病榻,见病人平卧塌上,面色枯白,气息微弱,咳嗽频作无力,脉细如丝,数过平人。询问家人得知,此患病已一年之久,一直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现已二日不进水谷。韩百灵见此情景却镇定自若,诊后他认定是阴虚肺燥,肾水匮乏,水不生金所致。此病俗称“肺痨”,多导致女性血枯经闭症。来到客厅,遂提笔处方,大胆投以大剂量的“秦艽鳖甲汤”加味。写好处方,起身告退。曾瞻原问:还有希望吗?韩百灵说:主要是救治无效,但脉未见散乱,真气尚存。或可救一二” 。遵医嘱将药服下,当日晚患者便能进些水米,结果服药十余日,病人已能扶床站立,据此方加减化裁2—3次,一年后病人月事畅通,好如常人。家人甚是欢喜。在韩百灵结婚之时,曾子固亲临贺喜,并送上“妙手回春”的牌匾。起沉疴,除顽疾的高超的技术,使他在龙江名声大噪。名声大了嫉妒的人也相对多了,有一次,一位颇有声望的同行,打发一位病人到韩百灵诊所看病,还带来一封书信,上面写道:今送上病家一位,望略施小计,已救无望於一旦,如是,吾愿与你为至交。当时把这种现象称作“送瘟神”。韩百灵看过病人,发现其人身高体胖,神昏谵语,撮空理线,四末厥逆,舌燥黄苔而厚,六脉散乱。询问二便,得知一周泻下稀水臭秽,日十余次,并伴有发热汗出症状。韩百灵看出这是大承气汤证,观前方,也用大承气化裁,病一丝不见好转,原因何在?细细问来,才知病始于腹痛,发热,呕而不食。他想起这是少阳、阳明合病此用才胡、黄芩相伍才能中病。处方时重用大黄,急煎一剂,芒硝冲服。韩百灵亲自为其煎药,并看着他服下,二时许服尽。病人服药不久,便排除燥屎数枚,周身微汗,四末转温。次日再进一剂,病家神清而脉动有序,竟霍然痊愈。此事传出后,在中医界震动极大,那位送病人到他这来的同仁果不食言,特设家宴招待,并细问治疗经过,表示佩服,二人果真成为挚友。多少次同行之间的明争暗斗,多少次临证较量,最终让社会和同仁认可了他。并在建国初期韩百灵即已成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  

三、严谨治学德术兼备  

韩百灵先生学医,秉承师意,治学先明其源,再辨其流,熟记经典之后,诸家疏注广为博览,凡与中医原理相涉者,虽不是医著,也要探索,以富其学。在广泛涉猎各家医著的基础上,重点精研《妇人大全良方》、《丹溪心法》、《女科准绳》、《女科撮要》、《景岳全书》、《付青主女科》、《沈氏女科辑要笺正》等中医妇科专著。注重日积月累,由博反约。在通晓内、外、妇、儿诸科之后,重点专攻妇科,他认为:“功善百术莫如专攻一艺”。通过多年理论与实践的研磨,终于有了独识独得。如:善用大黄通腑气,降逆止呕,治疗妊娠恶阻;借用皂刺疏解之力,通利冲任,治疗肝郁不孕;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妇科二十余种疾病,这都是由博返约的最好例证。他认为欲要提出己见,达到学术创举,必须广泛博览医书,有不断实践和用于探索的精神。  

数十年的临证,韩百灵先生匠心独具,治愈了无数疑难病症。如内科的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积病、黄疸、癫痫、狂证、抑郁症、中风、痹症、灯笼病等;儿科的感冒、哮喘、百日咳、麻疹、食积、腹泻、惊痫、下痿等,特别是对妇科病更是建树非凡,既有理论的创新,根据妇女特有的生理病理提出“肝肾学说”的理论,又有丰富的临证实践,尤其对崩漏、闭经、痛经、滑胎、妊娠恶阻、子痫、子肿、妇人脏躁、不孕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地诊治方法。  

韩百灵先生的一生,不仅医术精湛,且医德高尚。他说:“医乃仁术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德是医者行医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医生必须以仁爱之心和仁术之精施治于世人,医德是中华民族人文素质修养的体现”。 

年青时期的韩百灵不仅出入豪门为达官贵人诊治疾病,更是体恤贫民百姓的疾苦,他认为医者不可存有世俗尊卑观念,生命没有贫富贵贱之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凌驾与生命之上。他个体业医时,经常送医药与劳苦大众,每当遇到贫困患者有诊费,无药费时,便解囊相助,免收药费,对生活极端拮据者,时而送上些衣物或给些路途费。家人开始十分不解,他便说:“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俗谚: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况自古就有“大医精诚”之美德呢。  

1970年前后,正是文革后期,黑龙江省肉类凭票供应,每人每月半斤肉食品。就在这时侯,一位姓于名淑琴的知青患者,无由得一奇病,即表现为食肉若狂,每次能食三四斤,该患者常流连于饭馆之间,抢食顾客肉食,或偷食邻里鱼干、肉干。无肉可食之时,则精神狂妄,饥渴难忍。得病年余,经闭一载,由其父携女就诊。先生临证多年,但从未见此怪病,当时虽不能明确诊断,但又不可推诿病人。于是他告诉患者耐心等待一周,在一周之内,韩百灵先生遍查方书,终于在《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卷》中查到此病名为“肉癥”,用白马尿和白马粪可治。7日后将其方法告知于父,并言明炮制法和服用计量,仅过月余,怪疾尽除,月事亦通。时过数年这位患者仍没有忘记这位给他治病的医生,1978年于某生下一女婴,来到医院看望了韩先生。  

1980年的初冬,一位花季少女,邓某来到了百灵先生的面前,她面色苍白,形体虚弱,语声低微……是什么缘故?使一个妙龄少女变得如此憔悴,先生询问了病情,其母泪流满面地诉说着,患者13岁月经初潮,即三五个月一行,行则崩漏不止,延续月余,曾多方求医,几次住院医治,皆未收效,无奈辍学。近半年流血益甚,常靠输血维持生命,有一家大医院妇产科医生建议将其子宫摘除,对于一个十几岁的未婚女孩,意味着什么呢?父母搀扶着女儿来到韩家,韩百灵先生认真分析病情,对其家长说:此病实属疑难病症,中医称为崩漏,难以速愈。母亲泣不成声,突然跪在先生面前说:救救我的女儿吧……。见此景韩百灵答应予以治疗。四诊之后,他认为青春期患此病,系由先天不足,肾气发育尚不完实,冲任失于固摄所致。非补肾固冲止血不能治也,用自拟补肾固冲止血之方,“育阴止崩汤”加减。药进十余剂,见病情有所好转,知药已对症,遂加大方中龟板血肉有情之品,使之达到正本清源不治血而血自止之目的。调治半年有余病情稳定了,少女恢复了以往的芳颜。复学后次年考上了大学。  

韩百灵先生之所以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其中奥秘就是业精于勤,能够融理论与辨证施治为一体,以及他高尚的职业情操而实现的。  

四、博古通今诲人不倦  

1948年韩百灵与高中山、马骥、张金衡等人一起担任哈尔滨特别市中医讲习班的课程,他担任了《中医妇科学》。从一名医生到一位师者,这是一个跨越,如何讲好课,让学生有所收获,为了当好师者,他认真思索着,他想必须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多年的医疗经验融会贯通,白天忙于诊务,晚上常常备课到夜深人静,却乐而不疲。编写了《中医学习班讲义》、《中医妇科学讲义》、《医疗八法注释》等书。  

从此他与医教结下不解之缘,一生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中医人才。1958年秋进入公立医院,担任医疗、教学工作。在教坛耕耘数十载,他把教书育人看成是传播中医事业的己任,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中医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疑难问题,他经常组织同学进行专题讨论,例如气虚、痰证、血瘀、妊娠四者皆可出现滑脉,临床应如何鉴别?对于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讨论的十分热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是能够使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964黑龙江中医学院向社会广集人才,韩百灵作为名医应邀调入该院,由于当时师资缺少,他身兼多职,即担任医经教研室讲师,又担任妇、儿科主任,每天忙于医疗和教学之间。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验,他感悟到,给学生讲课要避免枯燥乏味,不能照本宣科,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韩百灵先生讲课时常常引用案例,深入浅出,学生们喜欢听他讲课,听后容易记忆,因此很受学生的爱戴。先生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他感到后生可畏。文革时期他被停职了,他说:皮肉之苦,莫大于离开患者,离开学生这是我最大的痛苦。三中全会以后,恢复了他的工作,那时他已是古稀之年,但身上有一种用不完的劲,每天忙于医教研工作,闲暇之余他回想自己当初学医之经历,随笔写下“昔日学医处处难,勤学古典几十年。拜师虚劳三年整,方得师传一二言”。 

70年代末,全国中医界开始培养研究生,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他不断总结经验,他想如何才能培养出高尖人才。在实践教学中他提出;“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而进行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设想和“因材施教”的教改方式。1989年《因材施教在研究生中的创新与应用》,获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已是医疗战线上的脊骨和中流砥柱,有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医院院长、学科带头人等。可谓桃李争艳,满园芬芳。在百灵先生从医65年之际,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授予他“中医学家、教育学家”的光荣称号,同时送上“育人功崇、济世得隆”的牌匾。这是对他几十年医教工作成绩的高度概括和赞誉。2007年先生业医八十年载,恰逢百岁庆典,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莅临,并亲笔题词“悬壶济世八十载,哺育桃李千万人”。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医教育事业耕耘的一生。  

五、学术思想一代风范  

韩百灵先生通过数十年理论与实践的精心研磨,提出中医治病必求于本,关键在于明辨病位与病性,临症中注重脏腑与八纲辨证,重视调畅气血的重要性,特别强调肝、脾、肾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他说:妇科疾病主要在于肝、脾、肾、气、血五字,其变化不外乎虚、实、热、痰、郁、积聚,而关键在于审因论治,四诊合参,切不可拘泥偏执。

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百灵创立了“肝肾学说”;发展了“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体系。其“肝肾学说”的学术思想,起源于《内经》,根据妇女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而提出。他认为:肝肾与血海、胞宫的功能联系和经络联系是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是其他脏腑所不具备的。人体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情志之间的生理活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妇女的经、带、胎、产、乳的生理活动皆根与此。反之,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津液、情志等生理活动失调,都会影响妇女经、带、胎、产、乳,而发生妇科疾病。百灵先生根据妇女生理、病理的特点,提出妇人以肝肾为本,以精血为用。临证多见女子肝肾阴虚之病症,创制了百灵育阴汤方,方中诸药皆入肝肾二经,与其肝肾学说相得益彰,以该方加减,统筹治疗由肝肾阴虚所引起的经、带、胎、产、乳、杂诸疾,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除此,韩百灵先生在治疗妇科疾病过程中,经常从精血互生,乙癸同源理论出发认识妇科疾病。他认为在生理方面:“肝为女子先天”所藏之血,除营养全身之外,并注入血海,故有“肝司血海”之说。肝所藏之血旺盛与否,其疏泄功能是否正常,皆与女性健康密切相关,当肝的疏泄、藏血等功能失调,即可发生多种妇科疾病。所以肝在女子气血调节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6年初夏,省外事部门与黑龙江中医学院联系,聘请韩百灵给日本专家大石智良教授的夫人坂本志计子诊治不孕症。坂本志计子婚后12年未孕,在日本男女双方进行生殖系统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曾到多个国家求医问药,但屡不收效。此次来中国,欲借助中国中医药的神奇力量,遂其夫妇夙愿。对于诊治不孕症,韩百灵先生经验十分丰富,但这不仅是单纯看病,还涉及到政治的影响。他仔细看过病人,其形体瘦弱,一副弱不经风的样子,面色暗滞,精神抑郁,舌淡苔微黄。询问平素性躁多怒,胸闷善太息,经前乳房胀痛,小腹胀满,经血量少,色紫黯成块,时而恶心,便秘,诊其脉象弦涩有力。通过四诊,韩百灵先生认为此属素性抑郁,肝失调达,疏泄失常,冲任不畅,胞脉受阻所致。故立疏肝解郁,理血通络之法。投以自拟百灵调肝汤加减。治疗月余,服下十余剂中药,坂本志计子诸症逐渐消失。数月后他们任教期满返回东京。翌年末生下一女婴。夫妇中年得子,甚是欢喜,他说:我的孩子是中国的中医给的,为了纪念感谢中国和韩百灵先生,他们给女儿取名“大石花”。这段佳话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各类报纸相继报道。韩百灵以他精湛的医术,不仅治愈了日本友人的不孕症,同时也为中国的中医药增添了光彩。  

韩百灵先生在妇科疾病的辨治中突出,“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该思想启蒙于《金匮要略》,受学于名医王化三老先生。他认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治疗和转归是相互联系的,是运动的,而不是孤立和静止的,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同中有别,各具特性;异中求同,寻其共性,这恰恰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彩独到之处。他指出:中医证候虽千变万化,但总其规律可循。妇女在生理上,因经、孕、产、乳数伤于血;在病理上也就容易产生“气血两虚”。在七情方面,女子性多忧思,情志不遂,气机不畅,气病及血,易致“气滞血瘀”。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内寄真火,气血不足,命火虚衰,则发生“脾肾阳虚”。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亏耗,则多有“肝肾阴虚”发生。以上四者,皆可表现在妇女生命活动的各个阶段,而产生妇科各种不同疾病。因此韩百灵先生再创,妇科“肝肾阴虚”、“睥肾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的“同因异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妇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老而弥坚倍受敬仰  

百灵先生有非凡的记忆,虽已耄耋之年但对经典著作仍可以倒背如流,并还亲自主持国家“七五”公关课题,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多项。在医教研方面成绩斐然,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敬仰和爱戴。2007年迎来了先生业医八十年暨百岁华诞,前来祝贺和发来贺信的有国家领导人、省市领导、业内知名人士及各界友人,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亲笔题词“百岁名医,千秋楷模”;国医大师邓铁涛、张琪等中医魁首誉先生为“杏林医柱”,“妇科南针,一代宗师”;王永炎院士写到“苍生大医,吾辈良师”;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石鹏建在贺词中道“韩百灵老人从医执教的八十年,是救死扶伤的八十年,是无私奉献的八十年,是探索创新的八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八十年”。韩百灵先生的一生可以概括为:立志高远,医德高尚;治学严谨,态度科学;博采众长,学贵于专;理论精通,笃诚实践;教学相长,著书立说;学术思想,一代风范。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业绩被国内外名人录等书籍收录,声望誉满全球。  

2010年4月24日,这位世纪老人,“国医楷模”韩百灵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了,享年一百零二岁。他的仙逝是中医界的一大损失。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等有关部门及领导发来唁电,电文如下:惊闻“国医楷模”,韩百灵教授不幸仙逝,噩耗传来,不胜哀悼。  

韩百灵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妇科学创始人,治学严谨,高山仰正,为业内所敬重。先生顽强拼搏,毕生奋斗,为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功垂千秋,名扬四海。先生的逝世是中医界的重大损失,谨此向贵校并通过向其家属致以吊唁!肃此电达。  

省市部分领导亲临参加追悼会,众人痛心疾首,深表哀思。为了祭奠韩百灵先生,友人写下:世间痛失一妙手,众生挥泪祭英灵。嫦娥起舞天宫乐,喜庆增添一仙翁的诗句。  

关闭窗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  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研究楼505    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