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龙江医派简介 | 机构设置 | 新闻中心 | 学术园地 | 成果展示 | 名医风采 | 龙医传承 | 寒地养生 | 政策法规 | 龙医文化 | 下载专区 
 
 
 
     
当前位置: 首页>>龙医文化>>龙医春秋>>正文
 
 
近代黑龙江中医流派考略
2015-07-01 16:47 孟庆云 

 

 

摘要:我省中医发展于清季中叶。清初,内地医学传入之后,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互相撷取交融,蕴成了气质独特的新流派。大致可分龙沙派、松滨派、呼兰派、汇通派、三大山派五派。  

关键词:黑龙江;近代;中医流派  

我省中医发展于清季中叶。据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载,明代以前,满、达呼尔等部族以萨玛(又作萨满)为医。金元时期,每有医人从中原流入,但沧海遗珠,未成派别。清初,内地戍黑龙江者甚众,康乾时大兴文字狱,一大批读书世家流寓本省,又绝仕进,遂延医授学。内地医学传来之后,并非单调依样印葫,而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互相撷取交融,蕴成了气质独特的新流派。自清至本世纪四十年代,我省之中医大致可分如下五派。  

一、龙沙派  

因始于齐齐哈尔,故又称卜奎派。嘉庆年间的武诩、吕景儒为移鼎者。吕景儒字淇园,系江浙名医吕留良后裔。吕留良为明清易代诸生,乃文史学家,又精通书法、医药,因拒绝清廷考试而被革去秀才,五十岁后又拒绝“博学鸿词科”的推荐,隐居讲学、行医,医流私淑于赵献可,属温补派的范畴。在清初文字狱中,因政论之牵连,在死后四十余年之际,受斲棺剖尸之刑,子孩俱戍龙江,并株连数百人。吕景儒师事章汝南习文,承武诩习医。武诩原系山西商人,懂医药,善针灸,流寓卜奎后常施药济人而不计利。据《黑龙江志稿·卷五十七人物》载,吕景儒“心细不轻下药,药之辄愈,嘉庆间病疫,景儒阴合,投井中活人无算。”吕氏虽悬壶而仍以修文为主业,又授徒而成派。此派标儒医,重医德,讲气节,放不羁。吕氏之宅在齐齐哈尔旧城西城壕外,其门书“姜水宗风”四字,以示从其先祖海滨避居之志。该派以四书五经为开山之学,之后才学《内经》、《伤寒论》等,与当时内地习医者先背诵歌诀之风相悖。临证多用经方,药轻而靠辨证细腻获效。《黑龙江志稿·卷六十二艺文·文征》载其派文人大父《塞居十首》可表述此派学之志趣,其中一首为《年高卧避城隅》曰:“二三友屋望离离,清好偏深共难时,幻境须销当日梦,清淡不碍外人知。药除小病商医隐,花访轻车散酒迟,来往青鞵蓬户艳,且从萍梗慰其凄。”此派之人无愧屋漏,倜傥不群之志可见。晚清以后,本派门人入药店坐堂行医,牌匾均张“儒医”字样。吕氏未留著作。民国初年,其派门人奚健候,为卜奎世家子,著有《奚园医话》。龙沙派医风延及嫩江、讷河、克山、望奎一带。  

二、松滨派  

起源巴彦,沿松花江滨流传而得名。同光年间,有河北人张氏,专读龚廷贤之书,以《寿世保元》和《万病回春》课徒,其子张万彩正式兴办医社,也以二书为课本教学。本派之风貌一如其书,讲体质,重保元,擅用地产药材人参、黄芪、五味子等,以精于调养称著。现巴彦、木兰、通河至富锦、佳木斯一带,仍可见该派之余绪。  

三、呼兰派  

世人多称为“金鉴派”。清光绪年间秀才王明五,在呼兰办“中医学社”,以《医宗金鉴》、《内经知要》、《本草备要》、《温病条辨》四书为基础兰本授业。王医理平正,博学强记,用药矜炼,擅长时方。门人十余期达数百之众,分布在哈尔滨、绥化、阿城、呼兰一带。  

四、汇通派  

我省属汇通派者以阎德润为代表。阎氏为西医学博士,1934年由满州医科大学来哈尔滨任医科大学校长。阎氏对中医志趣甚浓,认为《伤寒论》是“医之四书”,是“最有价值的著作”。他学识雄浑淹博,除讲授生理、解剖等西医课程外,又研究中医名著,著《仲景伤寒论评释》、《脉辨》、《汉医之剪闢》、《医林改错错中错》等书。其中《仲景伤寒论评释》一书,用三年时间参考87家、90余种中外著作而撰成。他对伤寒六经有独到之见。认为“六经之立名,不过借之以配表里脉证而已矣。”又言:“考古六经之释,多遵汉唐惯例,注不破经,疏不破注,随文敷衍,千载沈翳。”反对六经之脏腑说,经络说、气化说以及虚实论。指出:“原《伤寒论》名称之定义,究不外因寒冷之作用,而生之机能障碍者也;凭其症候及脉型以定治疗方针耳。”对六经病,认为太阳病指一般发热性疾患,阳明、少明、太阴皆消化系疾病,然阳明病偏重肠管,少阳病偏重胃病,太阴病属胃肠虚弱故言偏寒,少阴病又兼循环障碍,厥阴病更进之。他以西医病理解释六经主证,以药物化学成份及西医药理来评释“仲景以经立方之义”。他的一些解释能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又很有见地,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终没超脱汇通派中西对号印证的习见。他在临床上每在西医诊断前提下用中药,喜用经方,常以石膏、大黄等品收功,又常中西药混用。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西医也常以石膏等为退热剂。阎氏在全国颇有影响,至今日,欣赏其论者仍不绝如缕。除阎氏外,我省私淑张寿甫《医学衷中参西录》者也甚多,但多索然无专。  

五、三大山派  

此派属铃医性质,串雅于东北三省。据云,该派系王氏等三人(王氏之名不详,绰号“王麻子”,另二人姓不详)以艺会友,结成帮派。三人为开山祖师,三氏名尾皆有“山”字,故以此名派。所授弟子皆另起艺名,又仿“富连成科班”命艺名法,论字排辈而奎张不乱。派人遍走江湖,辗转沟壑。派内规矩甚严,又有“行话”数语,晚辈初见长辈皆磕头。该派在东北几个城市都有落脚点。在哈尔滨的道外北五道街之“王麻子药店”,以王麻子膏药著名,生意颇为兴隆。同派之人如流落到此,先对行话分清辈数,后叩首敬礼,可管吃住,但临别时要献一治病绝技,以为交流,此即“但开风气不为师”之派路,提携而不多传技艺,全靠砌磋自务,博采众家,另具恣肆峭技之风。该派重偏方奇招而轻医理,除贯用膏药外,多习针灸,针法以刺络泄血手技称绝。如暴发火眼时,以毫针点刺睛明穴,要有一丝血线急速射出,立见功效。笔者在肇东见一该派门人 吴崇东 先生,急救时点刺十宣也如是。吴氏用火针治淋巴结核,也是此派所传。该派在我省为时尚暂,到四十年代因徒众急度膨胀,又多有冒牌骗食者,仅在哈尔滨道外张“王麻子”名号的药店就有数家,真伪难辨。当时伪满政府又禁止铃医,先辈亡后生涯日落,或改行或隐遁乡间,医派也绝。  

除以上五派外,民国以后又有一批从外地就学之后来我省行医执业者。就读于上海国医学院之高仲山,北京世医马骥,沈阳名医安子明,河北高瑞甫、赵正元、钟育衡等人先后来哈。高仲山在哈尔滨曾创办《滨江汉医》杂志,共出刊四十六期,又主持“汉医讲习所”教授中医。与此同时,又有一批较优秀的中医如韩百灵、张琪、金文华等人,多汇萃于哈尔滨一带,成为我省现代中医之砥柱,他们对我省中医事业做出了贡献。  

 

 

关闭窗口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  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研究楼505    邮编: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