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国医当先锋
高仲山纪念馆于2010年建成。每当新学期开始,老师就会带领同学们参观这座纪念馆,向同学们讲述老校长高仲山的故事。李馆长说:“寄希望于同学们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医者,更能明白作为一名医者的职责与担当。”
高仲山于1910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像很多中医大夫一样,他的医术启蒙得益于父辈的影响与传授,到高仲山这一代,已是三世业医。1927年,高仲山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成为首批学员。在求学期间,高仲山经历了对于中医人来说一场空前的浩劫,而当时高仲山只有17岁。
李馆长介绍,1929年2月,时任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的余云岫向国民政府上交题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限制中医登记年限”等4个提案,医学史上称之为“废止中医案”。提案公布后,首先遭到了上海中医界的反抗。身在上海的高仲山义愤填膺,写文章、举行讲演与余云岫等人公开辩论。博得了同行们的首肯和赏识。
高仲山还参与组织院校团体游行示威和中医药界大罢业。1929年3月17日,全国281名代表在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组成请愿团,要求国民政府立即取消议案。高仲山参加了这次载入史册的声势浩大的抗议集会,与一千多名中医界人士共同坚决抵制一系列压迫中医的行为。终于迫使国民政府在1931年公布了《中医条例》,中医地位在法律上得到了一些保障,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而这一年,高仲山也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取得了在上海开业行医的资格。
施仁术控制疫情
任何一名医生都以治病救人为己任,而高仲山更是做到了“忘我”。李馆长说,1932年春,在其父亲的资助下,高仲山在哈尔滨开办“成德堂”门诊分号。开业这年的夏末秋初,哈尔滨连日大雨,松花江突然决堤,洪水涌入市区,造成霍乱大流行,染病者难以数计,死者横尸街头,惨不忍睹。高仲山不顾自家也在洪泛区,立即行动起来,着手调配中药,应诊医治,日夜施救,通常每日诊治患者一二百人。当时所见之霍乱多属阴霍乱,这种急症高仲山也所见不多,他冷静思考,精心辩证,采用温中回阳之剂——急救回阳汤,果然起效。为弘扬中医,形成合力,1937年,高仲山创办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并于1941年创办滨江省汉医学研究会。
1940年春夏,东北地区流行瘟疫,高仲山带领黑龙江十四个县市汉医学会和医学会联合进行湿温证的防疫和研究,同年八月亲自撰写出《湿温时疫症之研究》,公布于世,有力地指导了各地的抗疫工作。从此,高仲山名震龙江,声望日隆。1941年,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又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战败撤退时破坏和炸毁了位于哈市平房区的731细菌部队设施,致使带传染病菌的老鼠、昆虫等试验动物四处逃窜,散布到哈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伤寒、鼠疫等流行性传染病。高仲山被推选为新成立的哈尔滨市国医学会会长,他马上组织学会会员及个体中医诊所,积极参加了这场抗疫斗争,加大防治工作,很快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高仲山以治疗瘟疫而名传龙江,如霍乱、大头瘟毒、白喉、瘟黄、斑疹伤寒、猩红热等,屡建奇功。
320年后与“夙敌”和解
李馆长在介绍老校长的故事时,还特别讲了一段“小插曲”。建国后,高仲山再次遇到20年前的“夙敌”余云岫,那次,高仲山被推选为黑龙江省中医代表,参加全国第一次卫生工作会议。大会特别安排了一次中医座谈会,并且专门邀请余云岫与会。高仲山说:“20年前我们反对余云岫先生的主张时,就认为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整理中医学术,中医不应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中西医需要的是团结,互相取长补短,而不是相互攻讦,相互排斥。面对崇高的目标,任何门户之见,任何个人恩怨都是微不足道的,不足挂齿的。从这一高度考虑问题,中西医有什么理由不加强团结呢?”
会议结束后,高仲山和余云岫二人心绪难平,深感这次会议对于新中国的卫生事业和中西医学术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他们不约而同地向对方伸出手来,紧紧握在一起。
“龙江医派”的奠基人之一
在高仲山纪念馆里,陈列着高仲山生前的一些手稿与著作,李馆长指着一本名为《妇科学》的旧书对记者说:“这本《妇科学》存于世的现在已经没有几本了,前几年,基础医学院的姜德友院长为编撰《龙江医派丛书·高仲山学术经验集》,四处搜集材料,在网上查到北京、内蒙古仅有两本此书出售,姜院长马上与北京卖主联系,对方告知已被一位加拿大人抢先一步买走了。姜院长马上又与内蒙古卖主联系,几经周折,才得到此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被周恩来总理亲自任命的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高仲山先后领导创建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黑龙江中医学院,并担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长。为筹建黑龙江中医学院的前身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和黑龙江省中医学校,高仲山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方面到全省各地讲学,一方面在全省各地“访贤”,会集凝聚全省中医界之精英,逐渐形成新时代的黑龙江名中医群体。他们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互相撷取交融,形成了气质独特的“龙江医派”,而高仲山被尊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首。
说起高仲山的后代,李馆长说,老校长有子女九人,分别为大学教授、研究员等。老校长的女儿高雪是当年深圳抗击“非典”专家组中唯一的中医专家。她研制的防感汤系列在一个月内就售出120多万剂,风靡海内外。
3月17日是“国医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再次来到高仲山纪念馆。大医往矣,事迹犹存,龙江中医已自成体系,遥想高老当年开创事业之艰难,办学经历之曲折,“龙江医派”事业的传承人更要以百倍的智慧、执著的精神,谱写绚烂的医学人生。
小资料
关于“龙江医派”
“龙江医派”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的一个中医派别,结合了传统医学和民族医学,是中华医学的瑰宝。其历史看似并不久远,殊不知早在唐代开元年间,黑龙江地区就已经开始有医学、药物传入了。清代中叶,黑龙江中医处于鼎盛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黑龙江省中医学分成了六个支系。一是龙沙系,二是松滨系,三是呼兰系,四是汇通系,五是三大山系,六是宁古塔系。“龙江医派”的形成,要归功于龙江医学的鼻祖高仲山。
中医药曾面临“被无理取缔”的危机,中医药界为此群起而抗争,并确定了3月17日为中医药界大团结的纪念日——“国医节”。我省四大名医之首的高仲山先生也曾经为夺取这次抗争的胜利而不畏强权振臂高呼。
后人对高先生的评价常与伍连德联系在一起,认为两人对我省医学的奠基与发展贡献最为巨大,西医就是以伍连德为代表,而中医则非高先生莫属了。日前,“龙江医派”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也已成立。“龙江医派”创始人、龙江现代中医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正是高仲山先生。
现在,如果再想了解高先生的故事,最好先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高仲山纪念馆去看一看。